【资料图】
4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自然资源部召开2023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通报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情况,部署2023年主要工作,强调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
会议指出,2022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其中,全年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21起,避免了7226人可能因灾伤亡。2022年完成2041个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1522个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如期全面完成了国务院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普查地质灾害方面工作任务,系统完成了全国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407万平方千米713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完成2161个城镇精细化调查、6615处重要隐患勘查、6250处工程治理、2676处排危除险和3.4万户12.5万名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避险搬迁。
此外,汛前完成2万余处普适型专业监测建设运行,完善26.4万余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巡查监测制度,200余名部级专家进驻全国30个省份加强风险防御技术支撑,“人防”与“技防”进一步融合,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处置和基层防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悉,自然资源部已于2月24日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会后,66名部级专家将分赴30个省(区、市)加强技术支撑,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 王辰元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王禾 责任编辑 魏孔明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