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聊一个吵架话题 ... 吧-世界报资讯
2023-06-05 08:47:38 越女事务所
图:WL

Lisa 的同学们也纷纷进入了结婚阶段。

我俩闲聊时,Lisa 说起一个现象。

她的女同学们,不一而同地,坚决地想赶在结婚前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


(资料图片)

Lisa 说。

好像现在似乎很流行,女性男性在婚前买一套房。

花自己的钱,写自己的名字?

我想起上周有个读者留言也问起类似的问题:

" 我正在备婚,手头有一笔存款,足够买房了。

要不要给自己买一套小房子,留作婚前财产呢?但未婚夫名下有房产了"

要不要,赶在结婚前买房?

目前这个大环境,这个问题可以聊聊。

(但这个话题,有时容易吵起来)

先不带价值观判断。

单纯从投资角度来讲,这么操作,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有一些缺陷。

比如。

很多年轻人买婚前房,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太好的。

退而求其次,回老家小城去买一套。

或者更差的选择——

买一套 40、50 年产权的商住房 / 公寓。

(这类操作挺常见)

但要注意一点:如果房子远离你生活地方,你可能同时会肩负起房贷+房租两份开销。

到了每月还房贷时。

可能心痛的感觉 > 幸福感

最让人纠结的:

现在不是房子普涨的时代了。

很多城市的房子在阴跌,房东想快速卖房,得出血大降价才行。

这时出手买一套小房,万一跌了,你内心压力就更大了。尤其目前失业率高涨的阶段,现金流的风险,是值得三思的。

另外。

如果因为这套房,影响了首贷,首套资格——

将来生了娃、孩子上学之类的,想置换也比较麻烦。

当然,这些担忧有个前提:

你凭一己之力,可能买不到太好地段、大小、品质的房子啦。

如果很有经济实力。

说得直白点,如果你能买到自己合意的,可以自住的,很实用的房子。

那很多潜在的风险,也不再是风险。

But,也可以聊聊潜在好处。

婚前买房,它其实更重要的功能在于——

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婚前财产进行确权、隔离。

清清楚楚地划定——

这部分钱是属于自己的。

很多人成家立业后,钱都是放在一块使用。

比如男女双方,婚前一方有 20 万的存款,一方有 10 万的存款。

等到结婚后,这 30 万放到一块用。

这时挺难解析出——哪笔钱,归属于谁。

都混入到了一个池子里了。

婚前买房的话——房产的归属权,是清清楚楚的。

哪怕婚后房价上涨了,涨价部分是自然增值。

仍然属于个人财产。

但还贷时别用夫妻共同财产来还。否则这部分钱及增值,有一半属于伴侣。

我感觉着——

财产确权,是很多人婚前买房时隐含心理。

有些人很厌恶这个话题。

说:婚前买房,是 " 不想好好过日子,有二心 ",还没结婚就想离婚。

这想法就有点极端了。

这更像是:

用确权的方式,给自己一些安全感。

hiahia

感性一点说,哪怕这房子亏了。

但它起码还有一个「避难所」、「桃花源」的作用。

常有已婚人士留言说:

吵架了、工作很忙不想任何人打扰了、家里来了不喜欢的亲戚了 ...

或者单纯地心烦意乱了。

我就跑去自己买的小房子里住一住、躺一躺。

看看电视,吃点好吃的。

心情很快就好了,感觉很舒服很惬意。

回家面对伴侣也能和颜悦色了。

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大家能开展共同生活,共同创造幸福

(写得有点尬?哈哈哈,我缺乏这种经验)

多扯几句。

婚前财产确权,也不一定非得靠房子。

比如你婚前有一个银行账户,你只用来储蓄自己婚前挣的钱。

这是属于婚前财产。

像存款的利息,属于孳息。

它也是个人财产。

比如你有一个股票账户,你婚前用自己的钱买了收息股,每年拿分红。

从来不操作,默默地看它价格一路涨涨涨。

那股票的分红属于孳息;股价的上涨,属于自然增值

也都属于个人财产。

伴侣分不走的。

只是,这些确权的方式也有明显 bug。

你的操作,可能会造成麻烦。

比如像股票和基金,如果你婚后手痒,忍不住买了又卖,又抄底又建仓的。

挣到了钱,要归到共同财产的定义中去。

因为,你研究股票基本面、买点卖点啥的,都占用了你婚后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这些离不开伴侣的支持。

背后是两个人的付出。

不能光你一个人享受 ~

ps.

真要确权,关键有两点:

1)婚前婚后,钱别混着用、混着放。

2)这笔钱的支配,别占用你婚后的时间、精力、劳动和钱。

但这两点,又往往是说易行难。

pss.

哎,这个话题,我写总觉得不合适。

不应该由我来写的对吧?

来,开放式——

大家也可以讲讲自己的真实看法。有好玩的真实经历的话,我选出来:)

x 广告